明末1644——李自成为何失利,没能成为刘邦、朱元璋?
上个月,我给大家写了一篇明朝历史的荐书文章,其中热度最高的自然是《明朝那些事儿》,当年明月笔下的大明王朝从巅峰走向落寞,故事写到1644年便戛然而止,今年明末的话题又被炒得很热,这篇文章结合明史大佬顾诚教授的学术著作,继续和大家聊聊《明朝那些事儿》后面没有写完
上个月,我给大家写了一篇明朝历史的荐书文章,其中热度最高的自然是《明朝那些事儿》,当年明月笔下的大明王朝从巅峰走向落寞,故事写到1644年便戛然而止,今年明末的话题又被炒得很热,这篇文章结合明史大佬顾诚教授的学术著作,继续和大家聊聊《明朝那些事儿》后面没有写完
作战最忌讳“胡乱指挥”,理论需和实践相融合,不过实践必定比理论更为重要。仅仅空谈理论而无实际行动,最终只会落得个兵力受损、将领折损的结局。
崇祯九年深秋的紫禁城午门,镣铐拖过金砖的声响惊飞了檐角铜铃。高迎祥仰起被铁链勒出深痕的脖颈,残阳将他的影子投在丹陛上,恰似一柄折断的雁翎刀。这个曾在陕北高原纵横驰骋的“闯王”,此刻鬓角霜雪与铠甲血垢交织,唯有双眼仍燃着未熄的野火——他或许未曾想到,自米脂起兵以
孙传庭(1593年5月21日-1643年11月16日),字百雅,一字白谷,明代州振武卫(今山西代县)人,汉族,历任兵部右侍郎、陕西总督等职。明末军事将领。